INDEX 河大共青团 INDEX 校训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 基层动态 Content
基层动态

三下乡:足迹满印村路,美景遍布乡土

时间:2021-09-09  作者: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团队  阅览次数:150次  责任编辑:崔文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时期是继“十三五”时期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之后,乘胜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则是这五年中的第一年。在本年度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亚丽、党云龙、文振宇、宋宇宙、李润莘、苟张芳、刘影和郭同希在梁光苇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乡村振兴的美学传播路径——河南省修武县域经济新观察”国情社情观察团。


1B619

(调研团队成员在校门口集结准备出发)


团队以“领略红色文化,推崇党建美学,探寻乡村建设”为主线,通过线下走访、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发掘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红色文化、党建美学和乡村建设等历史与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在这过程中,团队主要在修武县率先推行的试点——大南坡村展开调研,先后观览了艺术中心、方所乡村书店、服务中心、大礼堂,在这些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浓郁的乡村风貌和淳朴的乡村气息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融合。


10E80

(大南坡讲解员在讲解大南坡的历史以及乡村考现学的发展)


“美学+”的赋能使得曲幕玻璃酒吧、别样风格民宿等特色景观为大南坡村增添了与众不同的文艺气息。在今年的两会中,一代表委员就曾以大南坡为例,倡导乡村振兴通过走“美学新路径”呵护乡土之美,留住乡愁乡韵。

除了乡村生活空间、生态环境、历史建筑等乡村面貌的优化,大南坡村还有内生力量的改变。文化反哺乡村,日益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乡亲:1976年由老大队部改造的社区营运中心中开设了村民培训室、老人活动室、社团活动室、创客联合办公室等场所为村民们进行农业以及其它培训,在为他们增添生存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审美水平,改变不适宜当下发展的旧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将过去的供销社改为工销社,展出当地的特色产品,并借此平台寄卖当地百姓们自行耕种的农产品,为乡亲们带来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还有“五条人”士多店的第一家线下实体商店入驻于此;开办方所乡村文化书店,提供各种各样的书籍,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宽松舒适的阅读环境;恢复怀梆剧团、成立合唱团,开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这一切举措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吸引游客,日益打造出振兴村庄的文化载体。考察团还在大礼堂与合唱团成员一同练习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此过程中,考察团成员亲身感受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并体会到生活蒸蒸向上的村民们无尽的热情与活力。


1416C

(团队成员和村民一起排练合唱)


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大南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青年返乡就业,在大南坡艺术中心当讲解员的周慧就曾是一名武校教练,业余时间还成立了一支武术队,免费教村里的孩子们打拳。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曾经以“富”闻名的大南坡村在因矿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被破坏而成为省级深度贫困村后也开始谋求新的发展之道,逐渐从“黑色”向“绿色”转型。乡村振兴并非千篇一律,而讲究因地制宜。对于大南坡村而言,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复兴之路——美学路径无疑是个正确的决定,这一方案能够将村里的美学资源进行活化利用,在提升乡村治理和村落运营水平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团队成员对调研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乡村特色化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1DAD7

(团队成员在大南坡村合影留念)


在团队的整个调研过程中,成员们在感叹乡村建设的成绩时也深深感受到村民们对于现下生活的满意度之高和幸福感之强。由此可见,这样的新发展、新探索值得被更多拥有类似条件的乡村借鉴和学习。



上一条:三下乡:红心向党,虎背拾光
下一条: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