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河大共青团 INDEX 校训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 志愿服务 > > 实践育人 Content
实践育人
请输入搜索信息:

探寻乡村振兴新思路,致敬人民公仆焦裕禄——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

时间:2022-08-18  作者:赵新仪 摄影:赵可扬 宋琪 吴昊阳 李润莘  阅览次数:296次  责任编辑:刘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今天是8月16日,我们纪念焦裕禄诞辰百年,致敬人民公仆。焦裕禄克己奉公、一心为民,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真实了解农村现状,探究农村发展过程中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加深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鼓励人民积极投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事业中去,7月21日-22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组成的乡村成就观察团来到兰考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程潇菡担任队长,团队成员分别为赵新仪、宋琪、邵建东、吴昊阳、王瑛铎、李润莘、赵可扬。本次观察团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线开展实践活动。

堌阳镇位于兰考县城东北22公里处,豫、鲁两省三县结合部,是兰考通往鲁西南的门户。全镇辖48个行政村,人口9.56万,辖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

1985年,堌阳镇被国家轻工业部命名为全国唯一一家桐木音板生产基地,是远近闻名的“中州名镇”。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治沙,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大量种植泡桐树。如今,利用泡桐作为音板发展起来的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以来,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充分利用空心院、废弃地进行绿化改造。同时,徐场村利用造林绿化优惠的好政策,建设泡桐种植基地,培育乐器加工产业储备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如今,兰考的民族乐器奏响了当地农民奔小康的幸福乐,泡桐成了兰考人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团队于7月21日在兰考县展览馆)


7月21日,团队成员来到焦裕禄纪念馆,纪念馆正门前的群雕为焦裕禄事迹群雕。群雕反映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心系百姓、根治“三害”的革命精神。走进馆内,那件破旧的棉服仿佛瞬间将参观者带回了那个寒风凛冽的严冬。当兰考县政府拨发棉票,村民把焦书记的棉票给他时,他却说“我不要,我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你们暖和了才是最重要的。” 焦裕禄精神绝不是一个空洞无味的词语,而是一件件为百姓鞠躬尽瘁的实事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随后团队参观了兰考徐场村徐场村是兰考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之一。村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并充分融合中国民族乐器元素,利用旧砖旧瓦改造门楼、院墙、村内游园,建造融入“宫商角徵羽”元素的造型墙,体现出古朴、典雅、浑厚、大气的设计风格。村内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均张贴家风家训,“商”字游园设置的建党一百周年宣传板面,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设立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板面,文化广场粘贴的“好婆婆”“好媳妇”宣传画面……营造了浓厚的乡风文明的宣传教育氛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基层治理初见成效,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团队成员来到徐杨村村民家中参观古琴的制作过程)


同时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园、民族乐器博物馆、音乐小镇,详细了解了以“泡桐”为原材料的传统乐器加工产业链,探寻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为实现民族乐器“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目标,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好局、起好步,堌阳镇坚持产业先行,提早策划音乐小镇项目,2021年该项目已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


(团队于7月22日在东坝头“黄河最后一道弯”)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焦裕禄精神永远是鼓励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让我们再次向这位人民好公仆致敬,愿我们传承先辈精神,学习先进知识,树立崇高信仰,继续谱写新时代奋斗华章。



上一条:乡村振兴,“语”你同行——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
下一条:实践助力民族团结,携手奔赴诗和远方——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