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生不滞,新故相推。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于青年。为帮助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团员进一步融入大学生活,增强大学归属感,新闻与传播学院于11月中旬组织开展“踏响秋日旋律,感受河大校园”新生主题团日活动。
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以线上直播方式进行,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新生对党史、校史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着诸多感想。

“河南大学从历史的烟云中款款而来,坚守着‘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理念,培育了一代代‘铁塔牌’学子。正是这样一群人发扬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的河大精神。
“五四运动时学生们被迫转移,抗日战争时学校辗转飘零的画面犹在我眼前。虽历经艰辛,但河大师生始终秉持着百折不挠的精神。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校园内,如同开启一场时空交错的穿越之旅,一幢幢厚重典雅的建筑,串联起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我对河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由衷钦佩河大精神。作为河南大学的新一代‘铁塔牌’学子,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爱河大、荣河大,继续传承‘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
——广播电视编导 孙文静
“简单的言语向来是呈现不出历史的厚重的,一句话可以轻描淡写地概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步履蹒跚。黑白照片也是那般冷漠,无情地勾勒出一幅幅并不清晰的面孔。但黑白的无情也充斥了有情,似乎只有黑白照片,才能展现那看似落魄却不曾倒下的身影背后的坚毅,只有黑白,才能让我们返璞归真,感受最原始的历史韵味。
“作为当今河大学子,对于曾经的光辉岁月,我们要抱以敬仰之意,对于当下,我们要秉持澎湃之心。为传承河大精神,不断传扬那一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为守护河大光辉皎洁而奋斗!愿你我共勉,愿吾校更上青云。”
—— 新闻传播学类 何菁蔓
“11月11日下午,在观看了院团委组织的团日活动直播后,我对学校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1912年9月25日,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的历程中,河大经历了沧桑巨变。但在每一位河大学子的心中,河大依旧是孕育我们的优良土壤,是培育花朵的雨露阳光。身为一名河大学子,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了解她的悠久历史后,她在我的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伴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一张张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过名仕大家……风雨,并不会磨平她的棱角,只会让其焕发出更多生机。在这里,我无时无刻不接受到知识的熏陶,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参观虽已结束,但我校的光辉历史仍历历在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河大的校训,积极进取,不断向前。”
—— 广播电视编导 刘思意
“河南大学已走过百年。百年征程,栉风沐雨。有过柳暗花明的阳春美景,也有过颠沛流离的辛酸往事。传薪数代,几易其名,创业发展,弥足维艰。然而,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她不断塑造自我的坚忍与完美,在一次次风雨的洗礼中,焕发生命的青春与活力。
“泱泱黄河,流淌着百年悠深的眷恋;悠悠铁塔,迤逦着百年熔铸的辉煌;莘莘学子,涌动着百年不变的情怀。作为河大学子,我们始终要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作为崇高理想;把“团结勤奋,严谨朴实”作为行为准则;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鞭策自己的科学精神。岁月如歌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希望在河南大学,我们能够不断创新,奋斗。”
——新闻与传播学类 徐梦涵
代代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莘莘学子拥党走、倡党风。几十年的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每个瞬间都更加历久弥新。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新生不仅了解了我校的历史风貌,更增强了作为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他们把握机遇,做有为新青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愿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在青春旅途中乘风踏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