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河大共青团 INDEX 校训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 实践育人 Content
实践育人

“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大学生楷模”----物理与电子学院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时间:2018-07-23  作者:  阅览次数:91次  责任编辑:李平

光辉岁月, 波澜壮阔, 流传佳话;红旗精神, 穿越历史, 历久弥新;楷模信念,辉映未来,激扬后人。

2018年7月13日,为切身感受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我国各方面实力提升带来的新变化,物理与电子学院“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大学生楷模”国情社情观察团赴河南省林州市参观调研,学习红旗渠精神。



本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体验红旗渠建造过程、走访附近村庄居民。

经过5小时的舟车劳顿,考察团于7月13日晚到达河南省林州市。本次三下乡活动的第一站是红旗渠纪念馆。在红旗渠纪念馆内,观察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工作人员红旗渠建造历史的详细介绍,参观了建造过程中所用实物及纪念图片。大家了解到: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经过10年艰苦创业,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馆内展示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等物品及珍贵照片,充分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有同学感慨:修建红旗渠让我明白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真正内涵!

7月15日上午,考察团奔赴此次活动第二站—青年洞。首先,团队成员先就红旗渠精神向游客进行了随机调查,每位游客的回答都饱含深情,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认同感。随后,在纪念杨贵同志(红旗渠总设计师,林州老书记)处,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谈。两位曾参与过红旗渠开凿过程中的老爷爷深情地为团队成员们讲述了红旗渠开凿过程中的艰险,将自己为纪念杨贵同志去世写的诗一字一句读给我们听。他们对红旗渠真挚的感情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散发的光辉。



7月16日,考察团奔赴此次实践活动第三站—深入林州附近村庄调研自十九大以来村民生活变化。首先,团队成员针对当地居民收入及生活状况进行了访谈。一位老奶奶给团队成员们讲述了他们家这十几年的生活变化,从吃不饱到现在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从以前的凌晨起床干活到现在等候家里的葡萄成熟;从以前的茅草屋到现在的水泥瓦房。最后,调研团队拜访了林州市北关村村委会,北关村村委会林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村委会的党建工作,讲解了十九大以来当地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为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正在推进的旱厕改造工程。我们通过林主任的讲述了解到当地共产党员经商致富,并自觉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精神,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全村奔小康的过程。至此,物理与电子学院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大学生楷模国情社情考察团圆满完成任务,团队成员们不仅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十九大以来社会发展的新面貌。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重温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团队成员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灵魂洗礼,深深地意识到到自己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使命,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习红旗渠精神,把这种精神真正融入到学习实践中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争做大学生楷模。


上一条: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南阳方城袁店回族乡活动结束
下一条:我校青年媒体中心暑期“三下乡”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