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风采
保护与发展齐飞,黄河共生态一色——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开展“三下乡”黄河生态保护调查系列活动
作者:赵若辰 张秉宇 贾一松 编辑:连雪 时间:2023年07月25日 19:38 点击数: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天然生态廊道,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了响应国家保护黄河的战略,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团队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科普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至17日,由生命科学学院赵海鹏老师指导的黄河保护“三下乡”沿黄社会实践团来到开封省级保护区柳园口湿地、黄河河务局、博爱养老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沿着路线走遍湿地的五个样点,用摄影机记录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赵院长给同学们说,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区内生态建设工作,凡是保护区内进行的基建或者开发项目,必须有专门的环境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政府计划在柳园口湿地建设一座黄河大桥,同时进行为期数年的柳园口生物多样性监测,确保获得鸟类、两栖爬行类等生物变化量的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好湿地保护。
团队成员在柳园口湿地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数十只苍鹭、白鹭和40只大种群斑嘴鸭。此次拍摄为开封柳园口湿地鸟类保护与斑嘴鸭迁徙情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并推动黄河流域鸟类保护工作的进行。
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多家渔民,了解到如今养殖业方面的困难之处,比如饲料和鱼药成本提高,水产品价格不稳定,水鸟大量捕食鱼苗,人鸟冲突仍存在等,这些问题队员们都牢记在心。通过为渔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队员们深深体会到了渔民生产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当问及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渔民们回答:“希望你们在渔业淡季,多开设一些渔业补习班,让养殖户能切实学到一些养鱼知识。”
团队成员在黄河河务局采访当地的陈彦语师傅和马仁信师傅,两位师傅年轻时都是黄河河务局职工,是走在抗洪一线的抗洪专家。两位长辈向我们讲述抗洪人眼中的黄河故事,从清朝到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一直讲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母亲河,从1912年到1948年17次决口,变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无一次决堤的世界长河。这些都是包括陈叔叔和马叔叔在内的千千万万防洪人拼命苦干的成果。
同学们在养老院聆听老一辈记忆中的黄河故事,并向老人们分发河南省鸟类图鉴,聊到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鸟类。老人们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识别了不少鸟类,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老人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整个过程其乐融融,还增进了同学们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与保护情况的了解。
7月16日,团队拜访开封市水产站站长张建平先生,了解了开封市渔业方面的情况。张站长就开封渔业养殖的种类、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利发明、黄河禁渔期的相关条例等为我们详细讲述了黄河流域渔业的发展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受益匪浅,学习了许多渔业知识。
在张建平站长和赵海鹏老师带领下,团队前往开封段黄河干流进行水样提取和检测工作,并采集浮游动植物用于检测水质和含沙量,为黄河保护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7月16日上午,三下乡团队来到河南鱼安水产医院,采访了水产医生杜亮涛。杜医生就鱼塘菌种的培养、渔民的宣传讲座、渔业发展模式的改变与产业升级等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河南渔业是如何从亩产百斤到亩产千斤,再到高产万斤。杜医生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显微镜实验桌,教导同学们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并记录水中光合菌的数量。杜医生培养的光合菌、酵母菌不仅每年为渔民省下不小开支,还提高了菌类密度和质量。最后杜医生寄语同学们:“你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将理论用于实践,为社会创造价值。”通过此次采访,同学们学习了渔业方面的专业知识,真正意识到水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要想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新青年,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努力。
7月17日,三下乡团队成员一起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报告,李颢副队长对近几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贾一松队长则对后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同学们纷纷表示,于青年而言,应提高主动实践的兴趣与能力,迈开脚步走进城市农村企业工厂,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思考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淬炼青春,茁壮成长。
此次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促进调研团队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领队员们自觉承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这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中上下游的差异。”一直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定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