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讯

河南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指引

作者: 编辑:王启凡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18:59 点击数: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会议指示部署精神,进一步规范我校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增强实践团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切实保障参与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有序、顺利开展,特制定河南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指引。

一、指导思想

安全第一,责任明确严防严控,防控结合

二、工作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要深刻认识到暑期社会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将其作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院要坚决扛牢“安全第一”政治责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安全意识。各单位要成立社会实践安全领导小组,制定社会实践工作和安全应急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防控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活动组织期间,提前为团队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购买人身保险。

2.严明安全纪律,完善应急预案在实践过程中,各学院要安排(三师)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定期与实践团队沟通交流,制定详细周密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针对交通出行、极端天气、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重视程度,提前规避安全隐患,活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与自救技能进行指导和传授,增强实践团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做好预防工作;选派有责任心的专业骨干教师全程带队指导,全面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3.筑牢安全防线,保障实践安全。安全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前提。学院要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各项要求,做好出行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技能培训等工作;每支团队配备安全联络员,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实时掌握实践团队师生的活动动态,建立安全跟踪台账,保持定期联络,与实践团队建立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及时对师生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同时加强各级组织单位、实践团队和实践当地相关部门联动联管的安全工作体系;各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要积极上报、敢于承担,形成“一日一报”“一事一报”的报备制度。出现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并处置后,各单位和实践团队要认真剖析事故原因,总结安全问题发生的经验教训,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形成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处理报告,并及时上报至学校相关部门。

三、安全问题预防处理措施

(一)思想安全

1.坚定正确思想立场。开展社会实践的团队和个人必须严格坚守思想宣传主阵地,要坚定理想信仰、站稳人民立场,严防处心积虑破坏团结、别有用心影响大局的扭曲价值观渗透。

2.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尊重实践地的民风民俗,遵守实践地点、对接单位、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与人交流注意礼貌礼节,尽量避免与当地干部群众发生争执或其他形式冲突。

(二)人身安全

1.避免独自外出。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应听从团队负责人和实践服务地人员的安排,未经团队负责人或专门负责人员的批准不得私自单独出行,尤其严禁夜间外出。女性队员如要外出,必须经得团队负责人的同意,并需在其他两个以上男女队员陪同下方可出行。

2.时刻保持警惕。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可疑人员、异常情况或潜在危险,如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向组织者或相关人员报告,并尽可能保护自身安全。                              

3.保持通讯畅通。通讯工具注意用电量,及时充电,保持通讯畅通;出行过程中定时联系父母家长,说明基本情况;根据实践要求联系实践队伍对接人,报备实践行程,做好实践日志。

(三)出行安全

1.注意乘车安全。在前往实践地的过程中,统一乘坐具备经营执照的正规公共交通工具,不乘坐非正规营运的私家车或其他交通工具。

2.遵守交通规则。实践途中,注意行车安全,如发现司机酒驾或疲劳驾驶,应沟通换乘并及时反映;及时督促司机检查车辆性能是否正常,行车中要保持车距。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乘车规定,注意排队上下车,乘坐汽车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3.提前规划路线。在出行前,应提前规划好路线,了解目的地的交通状况,避免危险路况。如遇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时报警,叫救护车,不要围观,及时疏散。

(四)食宿安全

1.选择正规居住场所。选择安全卫生具有营业许可证、在当地公安机关有备案的正规宾馆、旅店住宿,尽量避免居住无营业许可证的私房以及郊区偏远酒店,住宿时要将房门反锁,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2.注意日常饮食安全。为预防中暑和食物中毒,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多喝水,随身携带纯净水和防暑药物;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饭店就餐,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五)财产安全

1.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相信陌生人来电的哄骗;不透露,不透露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不转账,不向陌生人、陌生账户转账汇款;要及时报警,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

2.加强个人钱物保管。加强钱物,特别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尽量避免携带大量现金,贵重背包做到包不离身,且置于胸前;分开存放文件、钱包,贵重背包做到包不离身,妥善保管好贵重钱物,不要在旅馆等临时住处存放现金。

(六)突发事件处理

1.人身安全。出现严重人身安全事件,如酗酒闹事、偷盗、流氓行为、交通、溺水、火灾等。团队成员离队需向队长请示并随时保持联络。如遇团队队员走失等情况,应先立即组织寻找并向学院(部)、校团委报告,情况严重时应及时请求当地党委、政府或公安机关给予支持;凡危及人员生命健康的,第一时间送医处理。

2.自然灾害。在实践活动前,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特别是气温、风力、雨雪等气象信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品。了解常见自然灾害应急常识,在雨水多发季节,避免到偏远山区、泥石流洪水多发地;如遇突发自然灾害,保持冷静、切勿慌乱,必要时舍弃财物,切勿选择激进或投机的方式自救,应在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3.交通事故。应当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拨打“122”电话报警,讲清事故发生地、主要情况和造成的后果;如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抢救伤员,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4.火灾逃生。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如在公共场所,按照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墙边和地面,弯腰或匍匐前进;在高层建筑无法逃生时,在窗口挥动鲜艳毛巾等物,吸引救援。

5.防范溺水。不靠近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不在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及救援人员的场地逗留。

6.注意防火。出门须切断充电器等电器电源。出入酒店房间随手关门,勿将衣物披在灯上,不在床上吸烟,遇火情提醒,请由紧急出口迅速离开,切勿搭乘电梯。

四、安全问题应急响应

出现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人员保持冷静,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在能力范围内),同时第一时间报告安全老师和指导老师,带队指导老师和安全老师迅速判断情况,组织现场处置并立即向学院社会实践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态进展,学院社会实践安全领导小组立即响应,协调资源,提供指导和支持,并做好信息报备相关工作。事后由各学院(部)党委、团委和社会实践团队认真剖析事故原因,总结安全问题发生的经验教训,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形成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处理报告,并及时上报至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