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团讯
我校2024年度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培训班顺利结业
作者:梁湘 赵鹏悦 编辑:赵鹏悦 时间:2024年04月28日 15:41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提升我校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和实效性,校团委于4月20日至27日举办了2024年度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培训班。本次培训班覆盖了各单位党委副书记、校团委全体成员、各单位团委书记、共青团宣传工作学生负责人、各团属新媒体平台负责人,以及全校社团负责人等240余人。
燃创新之火,攀时代之巅
4月20日,培训班在金明校区行政楼249报告厅正式开班。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旭、校团委书记龚森等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我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思想引领、“融媒体+育人”、全校团属矩阵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针对如何做好我校共青团和青年宣传思想工作,他提出了三点期望和要求:一是正本清源,凝心聚魂,宣扬主流价值,建设强大的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持续做好舆论斗争,引导广大青年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提质增效,多元突破,着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守正创新,构建起适应青年特点的传播体系,创造性地开展适合青年的定制化生产、共情化表达、分众化引领、社群化传播,生产出契合、贴近、引领青年思想的精品力作;三是坚持政治引领,组织协同,构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团队,为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筑梦想之桥,启智慧之航
本次培训班共开展了六期课程,授课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意识形态、新闻宣传和新媒体业务技术等多方面,通过集中授课、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对我校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骨干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辅导。本次培训班共设有三次线下专题课程,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以“思想的光辉 文化的力量”为题,作培训班首场报告。他深入浅出地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道理”“坚守道统、根植文脉的厚实学理”“实事求是、唯物辩证的深刻哲理”和“勇担使命、聚势而行,推进河大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五个方面进行论述,鼓励在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读原著、多悟原理,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领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刻哲理,推动我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深化拓展;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以“融媒时代的媒介变革与舆情引导”为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当前互联网突发事件的特征和增多原因,提出应从高度重视、反应快速、将心比心、专业处置和融合媒体五个方面具体着力;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红飞以“用新媒体思维,找到校园新闻流量密码”为题,聚焦“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的工作理念,深刻探讨了新媒体思维下“校园小见闻如何火出圈”等一系列问题。
除了线下集中授课外,本次培训班还开展了两期线上学习课程,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新媒体建设等,组织线上观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课程——《党校微课堂》第一季、《理性看待新媒体言论》等。在4月28日下午,校团委部分团干师生20余人赴团省委全媒体中心参观学习,为切实提升我校师生团干部新媒体工作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及我校网络共青团建设注入了宝贵经验和全新活力。
展成果之华,绘未来之图
培训期间,校团委书记龚森针对我校共青团的网络新媒体工作,提出要从3个方面发力进一步做好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是要坐下来“学”,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融会贯通,切实掌握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要求、新趋势,认真学习融媒体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理念、新技能;二是要走出去“看”,培训班致力线上、线下融合交叉的课程设置模式,助推各位学员努力成长为团学领域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推动全校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要创新地“干”,学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路径,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师生的共青团传播制高点,为河大实现整体飞跃、加速迈向全国第一方阵持续贡献力量。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刘耀和校青年融媒体中心王郅潇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们表示,本次培训对我校共青团组织能够紧跟时代脉搏和青年学生需求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同党建、团学与专业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动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走新”更“走心”。
阔步新征程,昂首向未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校团委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完善创新团属新媒体话语传播体系,坚持建设全媒体宣传矩阵。在重点领域上,将继续把贴近青年、解决青年问题作为宣传工作的重心之一,坚定青年信仰、赢得青年信任,持续做好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文化引领工作,为我校“双一流”“双航母”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