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团校暨青马班第五期第三课开讲

作者:王丙旭 侯靖晗闻 编辑:景梦佳 时间:2022年06月29日 19:00 点击数:

621日下午,文学院团校暨青马班第五期第三课开讲,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王银辉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道路与话语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之辨》的主题展开讲学。本次课程由文学院团委负责人苏亚丽主持,团校和青马班全体学员共同参会学习。

王银辉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两种话语出发,点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实践过程及其理论命题诞生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话语的生成经历了酝酿、生成、发展三个阶段。他提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酝酿到生成经历了传教士译介、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及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三个时期;在话语体系的发展阶段,我们将中国实践与人民话语有机结合,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标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话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话语体系。

在梳理了两种话语的发展过程后,王银辉归纳出了两种话语具有民族性与本土化、科学体系性的基本特征。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侧重于在探索历程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实践,总结出贯穿多领域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两种话语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推进中国革命与社会建设,反对教条主义,坚持中国道路。

王银辉在总结中提到,两种话语均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这两大问题,二者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化”成为当时学界的重要思潮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认为,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中国意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彰显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力量。

      本次课程深化了同学们了解两种话语的形成历史,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之间的辨证关系,担当使命,务实笃行,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积极投身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