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文学院专业选修课“鲁迅文本细读”结课汇演落幕

作者:肖莉 张梦园 编辑:张婷 时间:2023年04月13日 08:39 点击数:

410日下午,由文学院教师史晓林主讲的专业选修课“鲁迅文本细读”结课汇演在文学院二楼小剧场正式拉开帷幕。为给学生话剧表演以及鲁迅学习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活动特地邀请了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教师裴萱、林萌、李文英,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舒炜,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王彪前来观看表演。此次活动由202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研究生高悦主持。

本次汇报演出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话剧表演,第二环节是戏剧对谈。

首先上演的是鲁迅文本细读一班学生围绕鲁迅《集外集拾遗》中《启事》改编的话剧《启事》。这部话剧由陈沐菲同学导演,杜冰儿同学担任总编剧,宋怡佳、张馨月、罗佳鑫等同学主演,讲述了谣言重重的木塔疑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各方势力纠缠,悬疑气息十足的话剧表演。



《启事》过后,鲁迅文本细读二班带来了话剧《示众》的表演。《示众》主要依托鲁迅小说集《仿徨》中的《示众》,同时又仿照鲁迅的小说《药》和《狂人日记》中的相关形象做了综合改编。这场话剧由文学院同学肖莉导演,廖栖同学担任总编剧,于嘉辉、于沁源、郭怡欣等同学主演,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一位以血为誓、舍生取义的革命青年鸣铮与好友疯子“看”与“被看”的故事。他们动人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戏剧对谈的环节,在场师生和观众围绕着话剧的呈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裴萱对同学们的精彩演出表示肯定,他从戏剧表演的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戏剧冲突为同学们的表演做出了细致的点评,指出演员们的表演与观众产生了共鸣的审美效应,进而也促使同学们从理性的视野思考这一话剧主题。李文英高度肯定了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话剧编制,并赞扬了主创同学们认真付出、热爱舞台的精神品质。此外,她建议同学们在使用道具时要关注民国时代背景,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呈现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演出效果。王彪对沉浸式的戏剧体验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与主创团队就将文学文本改编成话剧的过程展开了复盘交流。针对话剧《启事》他表示,故事发生于民国时期但又直指当下,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关于《示众》,他认为同学将鲁迅的《药》等其他文本的元素融入《示众》的剧本是个很好的尝试,并提出为提升整个戏剧的演出效果,不妨将剧名改为《药》。林萌则指出,话剧改编可以进一步延续鲁迅作品的批判风格,并鼓励编剧同学从对媒介批判的视角出发进行更深刻的立意创作。关于剧本创作,文艺理论教研室舒炜老师建议同学们在之后的排练中可以举行围读会,将剧本再细致打磨完善,同时他提出在舞台调度上可学习古希腊的戏剧方式,充分利用舞台空间。主创人员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此次戏剧排练与演出深化了自己对于鲁迅文本的理解,收获良多。



汇演结束后,师生们上台进行合照留念。



据同学们反映,史晓林的鲁迅文本细读课程,从“看”“写”“评”“人”多个角度出发,通过鲁迅经典文本导读,既别出心裁又全面系统地分析解构了鲁迅先生的生平阅历、作品主旨,个人思想,让同学们全面立体地了解了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在对鲁迅作品的分析中,她特别点明了鲁迅文艺创作语言的戏剧特色,建议大家对鲁迅的文本进行戏剧改编和再创作。基于此,课程结课时决定对鲁迅经典文本进行改编、排练和演绎,以话剧表演这一特殊的形式作为结课汇报,来表达对鲁迅先生崇高的敬意。

此次话剧演出以戏剧形式呈现,丰富了文本,是一次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尝试,既加深了同学们对鲁迅文本的理解,又充分发挥了戏剧对学生的美育作用。集体表演戏剧方式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能提升同学们协调合作的能力、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