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讯

校团委举办第四期“知行·报国”青年大讲堂

作者: 编辑:蔡雨辰 时间:2025年11月04日 15:37 点击数: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来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如何在技术洪流中保持自我、实现价值,成为当代青年亟需思考的命题。10月30日,由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主办,教育学部团委、校学生会承办的“知行·报国”青年大讲堂第4期在金明校区锥形报告厅举行,邀请五维成长教育咨询(广州)有限公司CEO陈钧钧以“AI时代与内卷时代,如何坚守自我、实现价值”为题作分享报告。

陈钧钧以“热爱驱动”为核心,通过自身与孩子川藏骑行、雪山攀登的亲身经历,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分享,将“知行合一”这一传统理念融入真实动人的生活叙事,诠释“朝外走,向内看”的成长真谛。陈钧钧既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教育理念拆解了“如何打造自我驱动与项目力”的底层逻辑,更以“成为自己”的教育初心和知行合一的人生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教育者与攀登者”的双重榜样。他强调,真正的成长始于“知”的觉醒,成于“行”的坚守,最终在知行合一中完成自我超越,从认知觉醒到行动坚定,再到最终卓越成就的达成,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必然过程,特别推荐“21天行动卡”作为实践工具,鼓励同学们通过持续行动实现自我突破。

面对人工智能在算力上的压倒性优势,陈钧钧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无法被替代的根本?他指出,生命的根本意义在于对“自我”的探寻与确立。AI虽强于逻辑与效率,却无法复制人类与生俱来的灵感、直觉与审美——这些由右脑迸发的创造性火种,才是人之为人的核心。他呼吁同学们在技术洪流中坚守自我,善用独有的创造潜能,确立在时代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专业与兴趣的平衡”“知易行难的突破”等问题与陈钧钧展开深入交流。生命科学学院林景辉同学提出兴趣爱好与专业不一致的困惑,陈老师建议以“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投入当下,随着深入与成就积累,二者可能自然融合。物理与电子学院朱瑾诚同学则就“知易行难”发问,陈老师指出,“21天行动卡”正是连接“觉知”与“改变”的桥梁,通过持续行动激发内在动力。

通过本次报告会,陈钧钧不仅解答了同学们在当下时代如何突破成长困境、找到内在动力的困惑,更让大家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被动应对内卷的焦虑,而是像陈老师所践行的那样——以热爱为燃料,以韧性为支撑,在向外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向内看见自我、成就自我。